刘广伟
“绘画雕塑是视觉的审美,音乐歌曲是听觉的审美,它们都是一觉审美。而食审美要调动视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听觉共同参与,是填补传统美学空白的五觉审美。”打开刘广伟、张振楣所著的《食学概论》,类似的新观点、新思维让人眼前一亮。
初闻“食学”二字,有人会把它理解为饮食的学问。其实,《食学概论》所涉及的范畴比这个大得多。如何面对有限的食源?如何科学摄食?如何减少食病、食灾的发生?如何摒弃丑陋的食相?如何发掘人类长寿潜质?人类如何维护地球生态和谐,永续发展?这都是食学研究和论述的课题。简言之,食学是研究人与食物关系的学科,食学的目的是关注和理顺人类和地球生态的健康。
本书作者是何方神圣?为什么要做这样一篇“大文章”?《食学概论》作者之一刘广伟这样回忆成书历程:自己的学生时代是在“文革”前和“文革”中度过的,一方面是“理想主义教育”,另一方面又无书可读,只能读马列。当时曾将马克思的《资本论》读了多遍,心中就产生了梦想,何时能像马克思解析资本那样,把某一领域的方方面面解析个“底儿掉”?刘广伟当过农民,切身体验到食不果腹的滋味,体验到种植、养殖的辛苦以及农药、化肥对环境带来的危害,于是开始思考环境、食物、人类三者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。后来,他又成为餐饮业的一名一线员工,对美食有了更多了解,萌生了写一本《饮食论》的冲动。继而他开始创办《饮食研究》等多种美食媒体,创办了东方美食研究院。这种经历,既让他深入全面地了解了美食行业,又给他带来了种种理论困惑,进而促使他对食学领域的理论有了更浓厚的兴趣。40年来,面对人类饮食理论与实践的种种问题,他一直在不停地思考与研究。一次,刘广伟和他的老朋友张振楣谈起要创建食学的梦想,两个人一拍即合,三年多的时间,六易其稿,《食学概论》终于由构思变成了文字,沉甸甸地摆在人们面前。
《食学概论》分为食源、食相、食审美、食业、食病等多个章节,许多词汇和观点让人耳目一新——
丰富多彩的食品,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,给人们带来许多享受。而当代过度追求五官感受的倾向,偏离了食品的基本属性,甚至威胁到人类健康。作者提示:食品的选择与加工不能违背健康这一根本。
决定人类健康寿命的不仅是医,更重要的是食,因食而生的四大食病,一直在威胁着人类健康,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,过食病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,占到50%以上死亡率。人类要想健康、长寿,就必须解决食健康问题。但如何科学摄食,一直没有一套理论体系指导,于是本书作者提出了一套“六态九宜”的科学饮食原则。
食相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凝聚着丰富多彩的食文化。食相具有两面性,正面的是食礼节,负面的是食丑相。在当代社会中,食丑相的危害已不能容忍。
食灾因人类食行为而产生,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,即环境灾害、生态灾害、潜在灾害。食灾具有很强的隐蔽性,不易被人们察觉,食灾大面积爆发之日,将是人类灭亡之时。防止和减低食灾的发生,是当今人类的共同责任。
食业是人类最大的行业,占人类经济50%以上。食生产效率和食物品质的矛盾,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。食业效率和社会效率的矛盾,被食业的碎片化所掩盖。作者建议,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就要进行行政管理改革,打破当今食业分割、碎片式的管理,将农、林、环保、餐饮、食品生产等部门统一优化成一个大食业部。
当代学科的可以划分为科学、宗教、人文三部分,分别代表着人类认识世界的真善美。食学以东方的人文关怀为出发点,涵盖了科学的严谨和宗教的虔诚。食学观念的提出,食学的创建,将大幅度推动人类食秩序的建设进程。正如本书作者呼吁的那样,主张食权力,提高食效率,健全食法律,加强食教育,完善食秩序,食学将会改变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