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餐饮来说,最重要的是怎么样提高自己的利润率,尤其是餐饮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,再继续往大做,就会出现很大的瓶颈。餐饮受到场地和人工的制约,这个瓶颈怎么破?
21日,在北京举行的2015中国餐饮O2O高峰论坛上,针对上述问题嘉宾分成了两个阵营,一方认为通过外卖来突破,一方表示可以通过堂食效能的提升来突破。到底哪个是对的?外卖就一定是好的吗?
美味不用等美女老板杨佳佳有这样几个观点:第一,外卖跟堂食哪一个是真正提高餐饮的产能的高手。第一种思维是站在用户的思维去考虑。第二种思维是从餐厅自身 的定位方面。从用户的思维考虑,外卖局限于快、生产线化。而在堂室的角度来说,除了用餐这个基本需求外,更多是为了满足社交。从另一个方面来看,用户吃饭这件事除了填饱肚子以外,更多是注重食物的色香味俱全和餐厅装潢以及服务。
第二,堂食室的聚合效应为什么会大于外卖,在实践中发现社交型的餐饮进入外卖平台,更多的是通过他们对本身在堂食阶段的产能所决定的,如果在堂食阶段的 产能有过剩,他们可能会选择外卖。但是如果堂食的产能已经达到了天花板的时候,这时候他们可能更多的选择堂食,而不是外卖。
餐饮其实走到今天这个阶段,人们已经有了很多清晰的认识,比如我们黄太吉要转变成外卖。这个除了为了规划出一个背景,更加为了一笔帐。
规划出的背景是什么?是用户在未来五年、十年甚至二十年后都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忠实粉丝,现代化的移动终端会将
生活变得碎片化,那么吃也就慢慢会脱离现实的大街,转而走向移动终端。
O2O这种模式踢出了就是一个标准化的餐饮。每个餐饮都有门槛,餐饮的标准也会千变万化。喜欢绿茶的就去绿茶的餐厅,但去了黄记煌和金百万是另外一个感觉。所以在他们非常复杂需求化的时候,餐饮市场通过移动互联网改造,可以做的服务非常多,这是非常重要的入口。
从根本上来说,餐饮之所以会遇到瓶颈,就是三个方面:房租居高不下、人工费用高涨,最后还被各种外卖巨头绑架式营销给影响。互联网对于所有行业的打磨最重要的就是砸钱、碎片化,一旦这些巨头觉得无利可图,餐饮的成本又将出现新高。
在所有的产品中,餐饮的产品一定是千变万化的,那么在外卖的冲击下,餐饮是否所有的产品都能搬上外卖平台呢?第一个讲究的就是客单价,比如一份火锅,你要做成外卖,当然可以,但是用户一个星期才点一两次,虽然价格上去了,但是点餐的频率下降,同样不划算。
第二个,成本也是重中之重,没有考虑成本,你就是外卖上点餐频率巨大,那也是得不偿失的。
在大会中提出了这样一种疑惑,外卖的模式到底是像黄太吉这样自建模式,严格控制整条供应链,还是说像饿了么、美团等给予商家过高的自由度。
她也表示如果将餐饮模式固定化、标准化,那么用户对于菜品的品类如何做到面面俱到呢?万一我需要的菜品你的标准化生产线做不到,这种用户粘性是不是也就慢慢丢失。
外卖不是现在的产物,很久以前,说实在可能百年以前就有堂会,有钱人把厨师请到家里做堂会。我觉得外卖分两块,一块属于快餐型的,一块属于高端定制型的。
如果我们做外卖,肯定不是我们自己做。外卖一定是由专业公司来做,而且不是店里卖什么,外卖就卖什么,我要结合我们双方的链接点,根据它的特性,专门定制我们提供给平台的产品。
一 个是菜品的质量如何保证,一个宫保鸡丁酸的吃不了,青菜如同吃草,这种质量如何让消费者满意,第二个是速度,我点个菜,你一个小时前说出来了,然后一个小 时后却还没有送到。第三个就是你的品牌能否做成外卖,刚才也提到了中央厨房,我们的供应链是我们自己或者我们得进超市,走到今天回头我再看,供应链你找什 么样的,有的时候不归你的钱你挣不了,归你的事你要做,弄的没谱了,你做他的,他做你的,挺乱的,所以适合很重要,不管是外卖或者不是外卖。
东方美食《烹饪艺术家》《餐饮经理人》杂志,是厨师研发菜品的宝典、餐饮老板经理经营管理的高参。下期(2015年第11期)精彩预告,
月刊,160页,全年12期,一套252元,早订阅,早受益。 2016年东方美食开始征订,有大礼!

订购电话:
13810882731
189115618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