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功勋烹饪艺术家何世晃 解惑粤式点心“创新
2017-03-07 11:30作者:admin来源:未知

中国功勋烹饪艺术家何世晃 解惑粤式点心“创新秘笈”

 

编者按:从3月4日 起,东方美食陆续推出在2017年中国烹饪艺术家年会上当选的中国功勋烹饪艺术家、烹饪艺术家、最受瞩目青年烹饪艺术家、青年烹饪艺术家的专题报道,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他们是中国餐饮人的杰出代表,厨德的楷模,厨艺的典范,他们的成功之路,成功的经验,他们对中国烹饪技艺的贡献,都会对我们每一个餐饮人带来启迪。中国烹饪事业的发展,需要薪火相传,他们就是最好的导师。让我们都来关注他们,以他们为榜样,去努力实现每一个餐饮人的梦想。

 

何世晃,中国功勋烹饪艺术家,中国烹饪大师,行内称为“粤点泰斗”,现为广东烹饪协会、广州技术烹饪协会常任技术顾问。上世纪40年代末,他进入点心行业,迄今从业60年,在其漫长的从业历程中,为广州饮食业培养出的人才数以千计,仅总厨级的就有近百人。2007年荣获“全国餐饮业特殊贡献奖”,2009年荣获“中国餐饮业功勋人物”称号(全国共60),编著有《粤点诗集八十首》、《广州点心教材》,并主笔(与黄辉、麦锡合写)编写了《罗坤点心选》四本,即《蔬果点心》、《星期美点》、《四季点心》、《筵席点心》。

 


 

2017年中国烹饪艺术家年会上,这位83岁的老人底气十足,谈了许多对粤菜点心的创新和尊师重道的理念,值得我们年轻人好好学习。其实,作为一名厨师一定要有文化,要有修养、要有底蕴和内涵。小编方方就论坛主题——“薪传”和粤菜点心创新传承的内容采访了何大师。

 

小编:何大师一直强调厨师行业“尊师重道”的理念,请问当代厨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厨德才称得上“师父”呢?

 

何大师烹饪艺术家条幅上签字

 

何:在这里,我主要想说说传承和创新的关系——传承不守旧,创新不忘本。如今做粤菜粤点师父,不能古板地按照旧时代的形式化,而是要做实事,所谓传承不守旧,创新不忘本,这句话也可以应用在为人师表之上。作为师父,最重要的就是德行。

    我以我的师父为例子:我师父叫罗坤,他是全国点心状元、广式点心大师,他从来没有作为一个大师的架子,对什么都不耻下问,再加上他对点心制作有十分深刻的见解,更不吝啬于传授技艺。这种无私,令下一代的点心师傅能学到最好的技艺,这是为师应有的作为。如今,我也是遵循这一原则。我现在也是广东粤点联谊会的会长,经常和大家一起组织粤式点心学习和交流活动,我虽然已经83岁高龄,但在广东,80岁以上的老师傅有十几位呢,我的微信朋友圈上也经常看到他们出来组织和参与活动,所以我们言传身教最为重要,你往日做好自己,拥有技艺,也不断在进步,才能影响到周围的人,这种以身作则,已经是为人师的一种表现。所以我们一般组织这样的学习交流活动,总要尊重老前辈,请老师傅们出面,老师傅也有一种荣誉感,我觉得在我们点心行业里的尊师重道,广东做得最好。

 

小编:您经常组织粤点技术交流会,还出了不少点心的书籍,并全面公开了制作配方,难道不怕“教会徒弟饿死师傅”吗?

 


 

何大师带最受瞩目青年烹饪艺术家李升平(右一)和青年烹饪艺术家刘洪斌(左一)走红毯

 

   何:点心制作工艺是通过一代代点心师的传承和发扬而流传至今的,然而现在不少点心师对利润的追求多了,花在点心上的心思却少了,点心制法难免会走样,加上针对年轻点心师的培训比较少,因此一些传统广式点心有可能面临失传。我们在顺德成立的这个广式点心师联谊会,便是出于点心培育我们,我们回报点心的理念设立的点心师组织,而组织交流活动传授点心秘笈的目的,正是以交流促进传统点心技艺的传承。我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联谊会举办的交流活动帮助技术传承,把得到全世界喜爱的广式点心继续发扬光大

 

小编:那粤式传统点心应该怎样创新和传承呢?

何:在我看来,改革创新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,“无论是生产设备、原材料的选用,现在做点心比以前便利了很多,创作的空间也大了许多,但无论怎样的创新,首先厨师要有职业道德,制作出来的点心要自己敢吃、自己满意,而不是随便添加那些害人的添加剂,搞到连自己都不敢吃。”

 

蟹盖猪油包

 

其次,不能反调味。例如,甜+酸的味道是很搭配的,但若是改成苦+酸,就会变成不伦不类。还有创新的品种成功与否,在于老板和消费者是否认可、接受。最后一点创新不能过度,例如虾饺,若是弄个麻辣虾饺、陈醋虾饺出来,就完全破坏了虾饺这一传统品种本身的特色。再举个例子:广东有道名点叫“蟹盖猪油包”,最早起源于上海苏杭地区,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引入广东,成为岭南美食。

 

以前做这个包需要两三个人一起做,否则蒸制后会变形。包子放入蒸笼时便开始发酵膨胀,由于顶端的包子皮发酵速度快,面浆被蒸汽冲开而往下流,于是在顶端自然裂成蟹盖形状。这就要求师傅动作需快,发酵时间要准,火候要够。一位师傅专门负责迅速将包子成形,另一位负责将它飞快地放入高温蒸笼中,这样蒸出来的蟹盖包子才会松软不黏牙。


    由于那个时代的人肚中油水少,所以包子里的猪油膏比重很大。来到今时今日,大家的口味已变得清淡,所以我将猪油和冰肉的分量减少,改以冬瓜茸和果仁为主,于是口感变得清爽许多。这样一改进呢,现在很普通的师傅都能做了,既有创新又能够把传统的广东名点传承下来。所以我们在创新点心的制作和口味时候,一定要适合现在人的口味,而非食古不化,那样只会被淘汰。在保持传统的同时,亦讲求变化革新,这才是广式点心得以不断发展的基础。

    小编:我们还请了6位青年烹饪艺术家向何大师提问粤式点心的制作难题,请何大师给大家答疑解惑。   

 

蜂巢芋角

 

Q1.芋角起不了蜂巢怎么办?

何:“蜂巢芋角”是过去粤点师傅考级的必考品种,属于煎、蒸、炸、烘4大工序中这一项。,对油温、火候的要求很高,油温太高容易将芋角炸(意即起不了蜂巢状),油温太低或用慢火炸,则容易将芋角炸飞,而火候过猛,芋角容易炸焦,因此在炸之前,一定要试油温。同时,芋馅的组成也有配方,一般的比例为500克芋蓉、100125克澄面、不超过75克猪油,澄面的分量变化依芋茸的品质而定,当芋头当造、粉质够的时候,就应减少澄面的分量。

 

Q2.蒸凤爪起皱效果不明显怎么办?

 

蒸凤爪

 

何:蒸凤爪是粤点中体现大厨功力的一款点心,因为融入了中菜的烹饪技巧,经过汆烫断生、猛火油炸、小火煮、冷水浸泡、腌制、蒸等多个步骤,才能做到入口即皮骨分离、浓香软滑,其中,起皱的关键在汆烫断生、猛火油炸、冷水浸泡这一环节。汆烫所用的是水+白醋+麦芽糖(比例为500克:50克:25克),白醋有不同的度数,现在也有师傅会用到醋精。用猛火炸的时候一定要炸透,油量要没过凤爪,炸时还要上下翻动以让所有凤爪均匀受热,所以,油量、凤爪量甚至是油镬的大小都有一定的比例,如果用少油、小镬炸大量的凤爪,那当然炸不透,起皱效果自然就不好。

 

    Q3.粤式小吃拉肠怎么做才好吃?

 

拉肠

 

何:一定要用浸米,即新旧米搭配浸泡,这样做出来的拉肠烟韧度一般、粉皮不透明但有米香味、口感好。而眼下大多数拉肠是开粘米粉制作的,有的甚至生粉、澄面的分量比粘米粉还多,这样做出来的拉肠粉皮呈半透明甚至透明状,没有米香味,放置一会儿后吃会口感很韧。

把浸泡过的米磨成米浆,还得进行隔浆的步骤。在过去,还会加入一定量的马蹄粉(比例为500克米:100克马蹄粉),因此,经过浸泡、撞浆、加入马蹄粉等步骤后,500克米大约可起到1.651.7千克的米浆。

 

Q4.传统正宗的云吞面馅料和皮料该注意什么?

云吞面

 

鲜虾云吞面的传统制作中,虾肉不能过多,约占总馅料比例的30%,另外的70%则是半肥瘦的猪肉。而净肉云吞猪肉的比例是肥瘦28,同样是少量麻油、味粉腌制。传统的云吞皮取材于制作云吞面的全蛋皮,没有过多添加剂的面皮较薄,容易熟,也容易煳烂,故而对云吞馅料、大小、形状,甚至是下水滚云吞的水量都十分讲究:云吞是一口一个,外形饱满有肉,即点即滚,以净肉云吞为例,10-15克的云吞标准是要保持质感,则馅料不能多,也不能少。馅多,云吞皮薄,云吞就容易外熟内生;馅少,云吞皮厚,云吞就失去了质感,而且在大滚的开水中舀入冷水,使水温保持90℃左右来煮面、煮云吞,这样可以防止云吞面皮过火,发生煳化。

Q5.为什么现在很多萝卜糕都没有米香味?

 

萝卜糕

 

传统广式萝卜糕是带有米香味的,这是因为旧时师傅是用浸米、磨纯米浆的手法制作萝卜糕的。而如今懂得并舍得用米浆制作萝卜糕的师傅寥寥无几,一般只是用粘米粉混合萝卜丝推浆,而且大多数师傅为求萝卜糕的粘度,还会用粘米粉混合澄面,甚至直接用澄面、生粉、粟米粉等代替粘米粉。这样出品的萝卜糕在粘度、外形上看虽然是漂亮了,但完全没了米香味,也没了传统萝卜糕的色泽,口感自然随之改变。

在萝卜糕的制作中,除了选料要精准,同时也要求制作工艺要清晰。传统广式萝卜糕的制作步骤:首先,先把米浸泡2-3小时,将其磨成米浆,再压干;其次,将白萝卜去皮、洗净,刨成幼丝,连肉带汁才是原汁原味;紧接着准备好虾米、腊肉、腊肠等,若是制作蒸的萝卜糕,则还要熬制鱼骨汤,而像爆香虾米等也都是要准备的;第四,将压干的米浆按比例开水备用;第五,要混合炒香腊肉、虾米等原料,加入萝卜茸与味料。将萝卜等用料一同煮制,最后倒入稀释了的米浆;第六,将所有用料推成糊状,倒入9寸盘中,再放入炉中蒸熟。此时蒸萝卜糕对火候的控制很讲究,不能过于旺火,否则会使萝卜糕变形,口感变差,也不能太慢火,否则容易使萝卜糕“粘牙”,一定要用适中的旺火蒸制,才能制作出风味独特、带有米味的传统萝卜糕。而蒸好的萝卜糕如果是需要煎制的,还需要放凉后进入冰箱,随后再拿出来煎。

Q6.请教德昌咸煎饼的正宗做法?

 

德昌咸煎饼

 

何:咸煎饼是广东及山东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,特色煎饼,是不被人广泛知道的一种美味食品。口味当然没的说,松软不粘口。具体做法是:1.将面粉500克加白糖150克,盐12.5克,稀面种75克,食粉、溴粉各2.5克、南乳25克,泡打粉6克,青白蒜各15克,枧水5克,加清水300克和拌匀成软面,放置30分钟。2.把面团揉叠一次,重复一次后隔15分钟开薄面团,半油半水混合后涂抹,面团卷筒切件,切口撒芝麻稍压扁,静置20分钟。3.锅入熟猪油烧至160℃时,手指顶饼中间在锅边下锅中炸香至金黄色即可。这款小吃的面粉筋度应掌握好,一般按低筋面粉八成、高筋面粉二成为宜。面团二次放置应用水25克与枧水和匀,揉叠时少量放入,让面团起火更佳。

 

最后送大家何世晃大师的“点心诗”摘选

 

  【芋角】

 

遥看黄山近似窝,香味引得蜂儿歌。

 

  昔日秋令方能赏,今朝四时不话多。

 

  【干蒸烧卖】

 

纤腰细摆面带红,玉洁肤娇乳交融。

 

  烧卖原为北风送,喜临南粤情意浓。

 

  【荷叶饭】

 

荷塘盛夏遍绿装,香饭尝时亦尝汤。

 

  牙米粘尖形犹在,齿缝深处荷溢香。

 

  【艇仔粥】

 

荔湾涌上穿梭忙,艇女频呼艇粥香。

 

  选料多为小艇样,群蹲河畔争先尝。